氢储能行业今日商机情报(4月7日)
2023-04-07 05:58行研社AI
技术创新
行业资讯
抢占先机 上市公司“氢”装上阵
近日,广东省出台了《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发展氢储能等试点应用等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了氢能产业的发展。氢电融合将为加快绿氢开发与利用提供有效途径。同时,丰田汽车与海马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领域展开广泛战略合作。各地政策相继出台,支持氢能产业发展。在此大背景下,多家企业也纷纷加快氢能领域的布局。
氢能
氢
海马
制氢
燃料电池
反超日本,国内氢能商业化加速起飞 | 动察
中国固态氢能发电在广州、昆明同时实现并网,标志着我国在氢能利用的关键技术方面已经实现反超,固态储氢技术的发展将为未来中国能源体系变革、交通运输方式低碳化转变奠定基础。与现有的气态或液态储氢技术相比,镁基固态储氢大大提高了储氢密度,每立方米可存储氢气110公斤,此外这种材料可以对氢进行净化。此成果的取得将推动民用氢能源车的发展,颠覆当前新能源车的竞争格局。
氢能
固态
储氢
氢
镁
氢储能成全球氢能发展新方向
本文介绍了地质储氢技术在氢能产业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全球各国在此方面的研发情况。地质储氢包括在盐洞、地下含水层、废弃的油气田、矿山和其他气藏中,通过气密性要求严格的储氢技术实现大规模、长期的储存。各国的储氢方案多样,美国、英国、瑞典、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国家的地质储氢项目正在规模化的建设中。随着技术不断的进步和多样化的储氢需求,地质储氢将逐渐成为氢能产业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将推动氢能的发展。
储氢
氢气
储存
地质
油气田
恭喜!重塑集团兆瓦级氢能分布式发电项目通过性能考核验收
重塑集团旗下磐动电气打造的兆瓦级氢能分布式发电站在嘉兴港区嘉化能源园区成功运行,将副产氢转换为清洁能源,实现满负荷1兆瓦状态下的持续稳定、安全无故障运行,成为储能发电市场的一大亮点。该发电站采用标准集装箱撬块方式进行集成设计,具有优秀的性能表现,包括发电效率大于57%、并网功率因数大于等于0.99等。此举标志着重塑集团已具备规模化部署氢能电站的技术实力及市场应用能力,并为嘉化氢能实现工业副产氢高效利用,建立“氯碱-氢能-绿电”的自用新模式,打开了绿色发展新篇章,同时也为工业副产氢发电开辟了新的商业机会。
氢能
发电
燃料电池
分布式
氢
氢能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电解槽是制绿氢的最核心设备,中游氢储运...
氢能产业链包括上游制氢,中游氢储运、加氢站,化工为氢能最主要的应用场景,预计到2060年工业领域氢气使用量占总量的60%,工业领域包括化工行业和钢铁行业。在氢能产业化提速背景下,电解槽设备出货量正显著提升。在加氢站成本构成中,设备投资额占比高达45%,核心设备氢气压缩机、加氢机、储氢瓶仍高度依赖进口。
储氢
电解槽
氢能
氢
制氢
10万亿氢能市场爆发在即:一旦押错方向,将失去未来
我认为,至少存在两个危险的方向:一个是押注氢燃料汽车,特别是氢燃料乘用车,会面临跟电动汽车竞争失败的风险;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两种不同技术路线,实践已经证明,在乘用车市场,电动汽车比氢燃料汽车更有竞争力,燃料电池乘用车只占6%。当然,提出这些警示,并不是说氢燃料汽车就没有前途,只是说,氢燃料汽车想复制电动汽车的光荣是不太可能了,想跟电动车竞争争夺乘用车市场,也不太可能,它只能作为电动车的补充。
氢
氢能
燃料
乘用车
化石
不了
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