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储能行业今日商机情报(4月13日)
2023-04-13 06:00行研社AI
技术创新
市场动态
政策导向
行业资讯
国内首个固态氢储能加氢站在广州建成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建成固态储氢技术电氢智慧能源站,实现了从电解水制氢,到固态氢储存,再到加氢、燃料电池发电和余电并网,氢和电的融合。这是国内首个应用固态储供氢技术的电网侧储能型加氢站,被认为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有力支撑,其体积储氢密度高、充放氢压力低、安全性好、可跨季节长周期存储,并且可替代传统加氢站中的氢压缩机、高压储罐和纯化系统,使单站建设成本节约200余万元。
储氢
固态
氢
供电局
南方电网
“新宠”氢能如何发挥优势担重任
氢能作为一种新能源,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我国的氢能产业仍然存在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等实际问题和挑战。目前,氢储能技术为氢能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但效率较低、造价高、技术不成熟等仍是需要攻克的难题。中国电力报所刊发的文章中,对于各种氢储能技术的状况进行了梳理。同时,文章也提出了一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建议,如进一步开发风光互补发电制氢储能系统、开展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等技术研究,并以此提高系统利用效率、降低单位成本。
氢
储运
储氢
燃料电池
制氢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余璇
氢储能作为大规模长周期储能的技术,对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化、低碳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然而,国内氢能产业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等问题和挑战。未来可考虑开展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固体氧化物水电解等电解水制氢技术研究,进一步开发风光互补发电制氢储能系统,以及开展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等技术研究,提高系统利用效率,降低单位成本。
氢
储运
储氢
燃料电池
制氢
高能量密度是动力电池的长期发展方向——专访盟维科技CEO周莉莎
盟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周莉莎表示,新型电池产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期,并指出锂金属电池有望成为未来重要方向。她介绍了实现高能量密度有关的正负极与电解质材料的协同适配等方面的技术路线。周莉莎表示,锂金属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正逐渐进入产业视野,已经取得一定突破,但量产装车需要平衡产品综合性能指标,在兼顾安全性与能量密度的同时大幅提高循环寿命等方面的问题仍需解决。
电池
锂
金属
密度
高能量
国家能源局:加快技术攻关,推动储能、氢能规模化应用
4月1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加快风电、光伏技术研发,推动储能、氢能规模化应用。此外,文件呼吁巩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优势,突破一批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继续抓好核电重大专项实施管理。
储能
关键技术
核电
储运
钛
固态储氢技术落地,氢能应用从1到N
以0.15元/kWh可再生能源发电电价和50kWh/kg制氢电耗计算,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成本约为10.7-12.5元/kg。按照单位千克氢气发电18kWh和0.6元/kWh售电价格计算,售电收入为10.8元/kg,最多与制氢成本勉强持平,全链条算下来必然亏损。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2022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具体来看,风电利用率为96.8%,光伏利用率为98.3%。
储能
氢
储氢
固态
氢能
长春:首条氢能交通示范线路试运成功
易车讯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长春市首条氢能交通示范线路试运成功,这样标志着吉电股份氢能交通“制储加用”实现全面贯通。长春氢能示范线路客车用氢则全部来自长春市唯一氢源母站——中韩示范区制氢加氢一体化站。“目前,加氢站每天最多能够制氢约450公斤,供应至少20辆氢燃料电池客车,将在长春氢能交通示范应用中发挥高品质氢气网络母站作用。”吉电股份先行先试氢能交通示范运营,助力吉林省氢能全产业链实现由“零”到“1”的突破。
氢能
氢气
制氢
交通
股份
不了
确定
